從進入急診工作直至2021年4月8日,提筆陳述護理師的工作,共經(jīng)歷了2,131個日子,回首5年多的日子里,從一般的外科口罩、工作服直至今日高規(guī)格的N95口罩、防水隔離衣及護目鏡,能夠詮釋的辛酸甘苦談,遠大于工作所帶來的甘甜,而卻又是什么動力,驅(qū)使著我們委身于此,甚至樂此不疲?
與病人、家屬間那分真摯的情感,在幾番與疾病交手的機會下,更顯貼近與強烈,那一幕幕場景不僅止清晰可見于腦海,當下如浪潮不斷涌入的情緒,仍深刻在心底深處,是震撼、緊張、否認、悲傷、無助。

那個男孩
記得忙碌的午后,兒科來了一位發(fā)燒的5歲男孩,在進入治療室時乖乖的不哭鬧,在學姊和媽媽幫忙輕抓手后,順利的完成留置針注射,專注于留取檢體并貼上機器人固定板,才發(fā)現(xiàn)男孩鎮(zhèn)定的臉上,把雙眼緊閉著讓抖大的淚珠布滿臉龐卻又沒哭出聲,輕拍肩膀,給予安慰后就把抱他到床邊,請媽媽帶他去照X光,殊不知男孩定在原地動也不動,想著剛好下班就抱起男孩一起去照X光。
他靠在我的肩上雙手勾著脖子還在掉眼淚,但雙手卻緊緊的抓住我的衣服,不敢放松,照完X光回到兒科外坐著,他還是不敢松手,拍拍背跟他說說話后,男孩終于肯自己坐下也不再哭泣,這時我才放心下班離去,離去前媽媽還是再三說著真的很謝謝你。這種不經(jīng)意時刻獻出的真心,展露出來的正是護理人員的真.善.美.
臨床工作繁忙卻仍有很美的那一面
「看你的眼神,是不是在擔心什么?」、「你是不是要告訴我事實?我可以接受的」、「看你好像很擔心,但如同主治醫(yī)師說的,沒人可以明確告訴你未來會如何,所以接下來你只要好好治療,然后復(fù)健」,這段看似平凡的對話,卻默默在我心中種下該如何在短暫照護中,鼓勵著因工作受傷導致腰椎骨折的年輕男性。
在主治醫(yī)師診視過后的早晨,確定可以如期轉(zhuǎn)出加護病房,病人說著:「這兩天謝謝你!記得等我好了,會回來找你吃飯哦~」,我投以陽光般的笑容回應(yīng)到「好呀!我一定等你到急診找我吃飯」,并轉(zhuǎn)頭拿出昨天完做好的卡片給病人,順道叮囑著「不論到哪里,記得都要加油,努力復(fù)健,讓自己慢慢的好起來!」,當離開病房完成轉(zhuǎn)床手續(xù)后,再回來看到的是床上的大男孩在擦著眼水。
我想,這就是臨床工作雖然常忙的不可開交,但還是有人愿意留下來為了病人戰(zhàn)斗的原因,因為這一刻能看見護理所帶來很美的一面。
穿梭于急診、重癥加護的花花衣身影下,許多不經(jīng)意時刻會不經(jīng)意的展露出關(guān)懷的初衷,這就是護理人員的無私奉獻,護理本質(zhì)里的真.善.美,因為我們從病人的需要上,看見我們的價值,也成就了「心」的護理職場,亦使病人獲得全面性的照護。
正如同書里曾提及南丁格爾說過「護理,讓我們看見人的軟弱與卑微,另一方面卻讓我們看見上帝愿將祂的大能,永生的引導與生命法則,交在一群平凡人的手中?!?/span>
來源:臺灣長庚醫(yī)院、侵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