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林口長庚醫(yī)院質子暨放射治療中心主任張東杰從小向往當醫(yī)師,一次考大學時,錄取食品科學系,重考后錄取牙醫(yī)系,再度重考才錄取醫(yī)學系。對他來說,選擇從醫(yī)時并沒有偉大情懷,但當上醫(yī)師后,只要發(fā)現(xiàn)對病人好的治療方式,他都樂于嘗試。憑著熱情,他得過許多臺灣、亞洲獎項,實力受肯定。

醫(yī)學表現(xiàn)出色的張東杰,在行事為人上相當謙卑。面對病人時,他總笑臉迎人,有時會對病人開玩笑,減輕治療壓力。有感于自己沒得過癌癥,無法完全感同身受,他便開設粉絲專頁「張東杰醫(yī)師-治癌之路,讓苦難成為祝福」,藉分享病友經(jīng)驗,激勵他人。
「癌癥是苦難也是祝福,它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?!箯垨|杰認為,癌癥有死亡風險,是苦難無誤,但癌癥不一定致死,且不同于心肌梗塞、車禍等其他苦難,不會立即結束生命。換個角度來看,癌癥也是一種祝福,某些人因此與家人和好,某些人則更重視運動及養(yǎng)生。
一名20幾歲的女生,一心向往出國進修,卻遭爸爸反對,她被確診鼻咽癌時,父女關系處于冰點。2年后,爸爸患上鼻咽癌,父女才學會珍惜,重新和好。10幾年過去,兩人的癌癥不僅治愈,身體也很健朗。
對張東杰來說,人生不在乎活得長,而在乎精采、豐富。走進放射治療領域的30年間,他看著癌癥的治療方式從Co-60、Linac、2D、3D、IMRT、VMAT,演變?yōu)镻roton(質子治療)及IMPT(強度調控質子治療),未來充滿更多可能。他期盼藉由自身與醫(yī)院的努力,造福病友同時,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的實力。
來源:臺灣健康網(wǎng)、侵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