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#BNCT#

臺灣團隊研發(fā)的硼中子捕獲治療,相較于用放射治療癌癥需30次以上,硼中子捕獲治療只需2次,目前頭頸癌已進入治療,肝癌臨床試驗展開。

臺灣周鳳英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,在全球首創(chuàng)以硼中子捕獲治療(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, BNCT)研發(fā)肝癌新療程,動物實驗成效良好,可展開人體臨床實驗。
臺灣BNCT團隊成員、科學技術發(fā)展中心核能師劉鴻鳴表示,現(xiàn)在癌癥治療不外乎外科手術、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,但仍有局限,例如手術有時會碰到難以切除癌細胞的狀況,化療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傷害,放射性治療必須看得到才能進行,但癌細胞擴散時就難進行。

臺灣BNCT團隊研發(fā)的硼中子捕獲治療結(jié)合標靶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優(yōu)點,劉鴻鳴指出,將含硼藥物注射到身體后,硼中子會累積在癌細胞聚集的地方,相較于放射性治療,含硼藥物不具毒性,不會傷害正常細胞,再用臺灣反應爐的中子束照射30分,硼中子捕獲反應產(chǎn)生的高能量粒子就能殺死癌細胞。

劉鴻鳴指出,一般醫(yī)院放射性治療,考慮人體能夠接受的輻射量,通常必須進行30至35次,但硼中子捕獲治療產(chǎn)生的輻射粒子和傳統(tǒng)放射治療不同,生物體接受量也較高,因此只需2次治療,每次約30分鐘,對患者來說,治療方式更友善。
目前硼中子捕獲治療在頭頸癌的已進入治療,劉鴻鳴表示,研究團隊同時也針對肝癌進行研究,主要是因為肝癌是多發(fā)性,臨床診斷時多為末期,目前仍無有效療法,但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實驗,證實利用適合的含硼藥物進行肝癌硼中子捕獲治療,確實有成效,將進行人體臨床實驗。
劉鴻鳴指出,未來也希望能將硼中子捕獲治療轉(zhuǎn)化成可移動的加速器,這樣就能在醫(yī)院中建置,病患也可就近到院治療。


腦瘤案例
—臺灣硼中子—




注:文章及圖文來源臺灣硼中子捕獲治療中心等、侵刪,如果您需要了解BNCT技術、設備、專家、治療等方面,我司可以提供BNCT協(xié)助服務。
